日前,有著千年曆史的雲南昆明盤龍褐藻糖膠寺首次“閉門謝客”,寺廟方面貼出告示稱政府欲將寺院商業化、公司化,因此寺院暫閉山門。而當地政府的兩次回應則表示,“與寺院溝通協調不充分”、“寺院長期以來不認可政府的管理模式”。8月17日午間,閉門兩天半的盤龍寺重新開放,此前當地政府承諾“不會以任何形式或方式收回或出賣盤龍寺”。
  佛家寺廟成為所謂旅游景區、圈錢工具,甚至整合上市的都有。而往往在這樣的寺廟商業化衝動中,所在地政府以及商業化公司扮演著主導角色,儘管可能一開始並固態硬碟不是直接以商業開發的名義進行。但所謂“文化搭台,經濟唱戲”的構想,一直是政府頗為滿意的、見效也快的政績思路。
  在此次盤龍寺的閉寺風波中,有一些細節值得深究。首先是風波緣起的8月14日的一場會microSD議,政府多個部門以調研的名義到寺廟開會,為盤龍寺僧眾所憂慮的一攬子“商業化構想”,並非空穴來風,所謂讓望海樓改造成“5個文化展覽館和多媒體體驗場所”的構想,即使經過這麼一場閉寺風波之後,當地政府也未改口,只是說得籠統了些——— 要把“凌亂、陳舊、大部分閑置”的望海樓改造成宗教文化和滇文化的展示場所。既然只是一次調研,下車伊始就已經拋出了一整套成文的改造方案,很難說這隻是“在當天的調研中”調研人員的臨時起意。
  盤龍寺閉寺風波的核心關鍵,或在於所謂“寺院長期以來不認可政府的管理模式”。究竟是怎樣一種政府的管理模式,讓寺院僧眾長期無法認可,官方並未有明確所指,倒是在《雲南信息報》的一則報道中,有僧人對媒體表示“20多年來,盤記憶體龍寺的功德錢、信眾捐款,紙火店、素食堂,都是管委會在收取和控制”,而微博上更有寺院僧人向管委會下跪的照片流傳。管委會與寺院僧人的糾紛,在此次風波中還有一個表現就是,管委會的牌子被從寺院內拆下、放置於緊閉的院門外,甚至當地政府搬出了“盤龍寺上世紀80年代恢復重建是以政府主導建設”的舊賬,字裡行間透出的,不僅是寺院未來所謂“規劃升級”的爭議,可能還有過去幾十年裡寺院財務問題的糾紛。
  說到底,寺院首先是、也終歸是宗教活動場所,至於政府(以及可能的商業公司)試圖附隨身碟加在其身上的文化、宣傳乃至旅游元素,需要以不干擾宗教活動為底線。讓政府規矩點,不僅寺廟會清凈點,社會上很多行業可能都會更有活力些。  (原標題:[短評]政府規矩點,寺廟才能清凈點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y79tydf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